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
1920年产值(亿元) |
1936年产值(亿元) |
年增长率(%) |
官僚资本 |
1.84 |
2.22 |
1.18 |
民族资本 |
2.51 |
16.32 |
12.41 |
合计 |
4.35 |
18.54 |
|
该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对“八年快速发展”局面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经济快速发展开拓了国内市场 |
C.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D.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其外部原因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欧洲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C.中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 D.辛亥革命的推动 |
下图为民国初年南洋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⑤公司艰苦创业,经营有方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⑤ | D.③④⑤ |
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中国旧时政府法定货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导致右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通商口岸 |
B.马关条约签订 |
C.政府奖励实业 |
D.引进外国资本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为李鸿章拟写的《轮船章程》中这样写道:“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他向李鸿章表达自己的宏愿:“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同时建议“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材料二 19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官督商办组织形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洋务企业中的“官权”与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断发生冲突。1893年,李鸿章委任盛宣怀恢复焚毁后的上海织布局,盛宣怀提议改“局”为“厂”,以示商资商办之意,名为“华盛纺织总厂”。 1902年,他为改变“华商向无会议公所,涣散小群”的局面,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商会性质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为工商界独立处理商务,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付诸了实际行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庆峰《论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实业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阅读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1887年 |
1920年 |
1936年 |
|||
名称 |
总额 |
名称 |
总额 |
名称 |
总额 |
票号 |
3.29 |
银行 |
9.11 |
银行 |
72.76 |
钱庄 |
2.8 |
钱庄 |
1.6 |
信托公司 |
0.22 |
典当 |
3 |
典当 |
1.5 |
储蓄会 |
1.45 |
|
|
|
|
保险公司 |
0.63 |
|
|
|
|
钱庄银号 |
5 |
|
|
|
|
典当 |
2 |
合计 |
9.09 |
|
12.21 |
|
82.06 |
从表中信息我们能够得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
B.中国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C.近代金融机构的发展得益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阅读“近代中国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统计表(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
1912—1916 |
1917—1921 |
1922—1926 |
1927—1931 |
各种机器和工具 |
15956 |
39269 |
43074 |
55192 |
表中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A.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B.一战后,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右图是北洋政府时期,农商部按照当时颁布的《商标法》办理注册的第一号商标“老兵船”。此举措不能反映北洋政府
A.对国货品牌发展的关注 |
B.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企业 |
C.对发展海军事业的重视 |
D.鼓励实业在中国的发展 |
政府往往透过修筑铁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作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以保障本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5至8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11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14年,开办不久的大冶炼铁厂也停工。根据上述说明及历史背景,民国5至8年会有盈余的主要原因是()
A.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
B.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盈 |
C.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盈 |
D.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盈 |
1920年-1936年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电力工业 |
煤炭工业 |
生铁 |
钢 |
1920年 |
772百万千瓦 |
14.2百万公吨 |
436815吨 |
30000吨 |
1936年 |
1724百万千瓦 |
26.2百万公吨 |
958683吨 |
556347吨 |
增长率 |
9.4% |
7% |
9% |
40% |
①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②美国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剧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国民政府推行的货币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 | 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 B. | 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
C. | 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 D. | 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 | 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 B. |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
C. | 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 D. |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
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 B.晚清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 |
C.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