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
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 生产资料占15%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如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B.洋务运动的推动 |
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 | 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 | D.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
民国初年,“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壮大 |
B.法制法规的健全 |
C.出于对民主政治的渴望 |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
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 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 )
①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②政府支持 ③列强放松侵略 ④企业经营有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 |
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 |
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C.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D.金融机构无序竞争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 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 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
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
1928年,蒋介石在参加一个国货展览会的开幕式时便曾经宣称:“国民政府是要提倡国货,要振兴实业,要挽回利权,使外国货在中国没有销路,大家都用国货来打倒帝国主义。”为此,国民政府( )
A.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
B.建立中华民国,抵制日货 |
C.促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 |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