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或动摇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①革命对象 ②革命结果 ③指导思想 ④革命性质 ⑤革命任务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座城市,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30年代日军在此屠杀中国 军民30万人。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请欣赏下列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来——《四言诗·祭黄帝陵》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结果如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所学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结束后,开创了怎样的“新局面”?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中国“战则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指代的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这里领导“我们发挥威力”的将领是(    )。

A.蔡廷锴 B.赵登禹 C.佟麟阁 D.李宗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历史背景是

A.抗日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B.日军策划攻击重庆
C.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 D.正面战场策划战略反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从图片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
(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说明观点正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答、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持,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相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级文综试卷(全国Ⅰ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

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

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

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

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是(      )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2015年10月3日至5日3天里,该景区日接待量接近15万人次,创下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其中,来自海外的游客较之往年增加四成。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3)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请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对其原因作一探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 130
1938
249 213
1939
169 562
1940
339 530
1941
144 951

——摘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历史契机。……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李长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