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相持阶段到来后,针对时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怎样的对策?结合史实说明结果如何?
中国抗战时期存在两个战场。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抗日战场的抗战路线分别是什么?请指出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
(2)结合史实简要评价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和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政策重心的转变。
(3)你怎样认识两个战场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3 分)
六十年前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
(1)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说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的评价是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
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 |
C.保障地主基本利益 |
D.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 |
1939年6月,中共中央指出:“目前最大的危险就是国民党投降问题,有新的慕尼黑阴谋的可能。”为了解除国民党投降的危险,中共中央采取的具体对策是
A.实行三三制 | B.发动一二.九运动 |
C.发动百团大战 | D.发起对日战略反攻 |
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的方针,下列各项中与日本改变战略方针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②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③蒋介石集团加强政治独裁 ④抗日根据地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②④ |
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映了两党
A.对外来侵略势力的根本态度不同 |
B.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同 |
C.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
D.采用的方针和政策不同 |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这一文献的发表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 |
C.表明国民政府决心“抵抗暴力” |
D.日本诱降政策的破产 |
《南京大屠杀之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很高的评价,渡边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作者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的看法是
①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强,但是决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②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③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④这实际上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表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④⑧④ |
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再现了红军指战员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夺取一次次胜利的壮丽画面。下列事件或策略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御敌人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 | B.分兵把守,处处设防,节节抵抗 |
C.采取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的策略 | D.强占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 |
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这可以说明当时
①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中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
“冀中名将”吕正操曾在1991年前往美国探望老上级张学良,张学良笑道:“我下野后,你当年在战斗中却获得一个‘地老鼠’的外号。”“当年”是
A.北伐战争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策和措施中,既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又能调动农民抗日积极性的是( )
A.开展大生产运动 |
B.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
C.实行“双减双交”政策 |
D.开展整风运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