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
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 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 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 |
1944年日本天皇裕仁的弟弟三笠宫崇仁在其书中写道:“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现在的日本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还成什么事体!”“回顾以前高喊‘圣战’、‘正义’云云,叫喊的声音越高,事实越近于相反”。从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主要是( )
A.日本反战力量强大 | B.中华民族意识增强 |
C.战争引发人性反思 | D.抗战提高中国威望 |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屠杀现场遗迹 | 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 |
C.历史文献记载 |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
1943年秋季,为悼念某位抗日将领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参加本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 )
A.八路军 | B.新四军 |
C.国民革命军 | D.东北抗日联军 |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认为( )
A.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
B.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 |
C.俄国支持我国抗战非常重要 |
D.没有中国,战争就不会胜利 |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信件内容推测其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正在在全力围剿红军 |
B.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 |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
D.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共两党既相互合 |
作又舆论斗争
1938年7月《新华日报》载:“虽然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这说明国民参政会
A.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
B.具有普选的人民代表机关的性质 |
C.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诉求 |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
蒋介石曾下达命令:“四十一军王铭章,务必死守滕县三日,以便增援部队巩固徐州。”王铭章战死后,毛泽东等曾写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国民党爱国军人誓死抗日②国共合作抗日③中共领袖赞誉国民党将领的抗战行为④日军在正面战场的攻势强劲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日本在全面侵华前就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由占领东北到进入华北,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下列抗击斗争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宋哲元收复喜峰口 ②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③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④蔡廷锴坚守上海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④①②③ | D.④②①③ |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几幅图片,综合这几幅图片,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 )
A.抗日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 |
B.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是抗战的主要力量 |
C.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
D.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始终积极组织抗战[来 |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
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 |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
D.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