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综合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2008年10月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2次统测27题)阅读下列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二次失败”和“‘自强’运动”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有“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观点,请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3)你是否同意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来源: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北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9月32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外国留学.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
觉醒、救亡、革命阶段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推算当在22 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
20年代末:
自由发展阶段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达5 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1 700名以上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1 600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 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 000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这一改革。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留学生留学的主要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活动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的动向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来源: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高考山东文综)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来源: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至甲午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概述19世纪60年代至1894年,我国近代化在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方面的表现,并分析这些表现出现的原因。

来源:高考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举国欢庆,在一次欢庆晚会上,有一则谜语引起大家的关注,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 谜底有下面的五个。屈原,意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武,意指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蒋干,意指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
进行抗日。毛遂,意指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共工,一神话人物,理解为共同努力的结果。你认为哪一个谜底最符合谜面?理由是什么?

来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变式二:有人认为:自古至今,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从汉朝到明朝前期为半开放时期;明朝中后期和清朝为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主动开放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第一个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2)中国古代由基本开放到闭关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各是什么?
(3)我国现阶段对外开放和清朝后期对外开放最根本的不同点是什么?
(4)从闭关和开放的不同影响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来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
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以生产资料与流通手段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将消灭社会上一部分人被另一部分人剥削的形式。这个社会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即由无产阶级掌握足以镇压剥削者任何反抗的政权。
——引自《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纲》
回答:
(1)这个纲领是哪年.在俄国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2)这个纲领在当时国际上各政党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此纲领有什么重大意义?

来源: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英、法、俄、日)的经济状况大致可分为哪三种类型?产生这三种不同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来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试分析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经济发展对其内政外交分别产生哪些影响?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来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有哪些显著特征?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它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
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语
材料二   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学技术,广罗人材,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从而使科学技术与生产更直接地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和世界市场情况,企业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得更加密切,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刘宗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因采用新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如炼钢工业等,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较高,决非偶然现象。垄断织织是在竞争中形成的。由于大企业的劳动
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垄断组织形成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管理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兼并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进落后的部分。就是自愿的联合
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一经营后,也要采用先进的方式经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泰罗创立的“劳动科学组织”学说,适用于企业管理后形成了“泰罗制”,使企业效率大大提高。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则提出了大规模生产的管理概念,主张把动力性、准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高速运转等原则结舍起来,集中运用到生产中去。他强调“标准化”,即运用上述原则,以最低成本,走批量生产、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工艺、标准化材料制成的商品。垄断并不排斥竞争,而且由于投资大、产品多,使竞争更加残酷,风险也更大了。
——刘宗绪《世界近现代史三十讲》
回答:
①依据材料归纳垄断组织优越于“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的主要表现。
②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和实质各是什么? 
③据此你谈谈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印度尼西亚、伊朗、印度、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19世纪中期前后发生的人民反抗运动,是亚洲近代民族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从主导方面看,这是一场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运动,这场运动不论是由哪个阶级和阶层领导的,诸如封建的王公、贵族、伊斯兰教的阿訇、土兵的军官、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领袖人物等,也不论提出什么样的纲领口号,如恢复昔日的强盛王朝,建立“消除压迫,人人平等”的正义王国,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大平”的理想社会等,其结果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而且各不相同,不过有一点是这些运动都属于旧式的运动,它们提不出改造社会的科学主张,这是因为没有形成新旧式的运动,属于中世纪范畴的运动,它们提不出改造社会的科学主张.这是因为没有形成新旧式的运动,属于中世纪范畴的运动,它们提不出改造社会的科学主张.这是因为没有形成新的革命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然没有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于是宗教就成为团结人民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2)何谓旧式的运动?
(3)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荣氏家族,是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便是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后又开设纱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材料二  1937年,年仅弱冠的荣毅仁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逐渐成为荣氏二十多个家庭企业的代表。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列举这一时期其它江苏籍的爱国实业家,介绍其在实业领域的重大贡献。
(3)根据材料二,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是怎样改造的?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称荣毅仁为“红色资本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是通过哪些形式完成其革命任务的?
英国:暴力形式: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掌握政治权力
法律形式: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成果。
(1)请按上述方式,再扼要回答三个事例
(2)纵观历史,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来源:曾宪梓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综合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