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有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视剧,其中出现的镜头,你认为那一个不符合史实
A.一位革命党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 |
B.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 |
C.茶馆饭店有人传阅《民报》 |
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 |
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资本 |
1920年 |
1936年 |
20-36年平均增长%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中国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外国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 B.国民政府的推动 |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们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 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支那战争是试图建设日满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与中国)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同与美英苏结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场斗争”,试概括日本右翼势力的主要观点,你同意这些观点吗?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 B.满汉官僚的矛盾 |
C.义和团运动 |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
林肯总统在某次政府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政府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
在美国南北战争纪念雕塑中,南北方的将士都被雕塑成正气凛然、精神抖擞、英勇奋战的形象。这样雕塑的原因是
A.雕塑师是个北方的民主主义者 | B.雕塑师是南方的共和主义者 |
C.考虑不伤害南北双方以利于民族融合 | D.现代主义艺术的广泛使用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其根源是
A.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 B.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弊端 |
C.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 D.我国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 |
下列对图一、图二、图三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
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
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 |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
世界银行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成立初期,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
A.西欧国家 | B.亚洲国家 | C.拉美国家 | D.非洲国家 |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20081103 |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