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政治 |
B. | 文化传统 |
C. | 人口密度 |
D. | 地理环境 |
表1 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年份 |
铁砂产量 |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
钢铁消费量 |
钢铁输入量 |
1931 |
1 840 279 |
831 652 |
804 000 |
557 625 |
1932 |
1 839 212 |
758 441 |
404 000 |
430 655 |
1933 |
1 903 466 |
992 521 |
694 000 |
525 673 |
1934 |
2 135 031 |
864 107 |
770 000 |
617 726 |
根据表1可知,当时( )
A. |
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
B. |
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
C. |
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
D. |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
如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 )
A.日本B.英国C.德国D.俄国
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
A. |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
C. |
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
D. |
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
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 |
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
B. |
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
C. |
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
D. |
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
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当时( )
A. |
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
B. |
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
C. |
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
D. |
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
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
A. |
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
B. |
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
C. |
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
D. |
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
自然常识 |
基础科学 |
奇异和其他问题 |
42.5% |
22.8% |
17.5% |
17.2% |
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
B. |
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
C. |
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
D. |
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
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是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的?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的“黄洋界上炮声隆”,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符合该观点中的“‘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