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经济
高中历史

下面图表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1: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l: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l: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A.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B.全国总人口的逐渐增长
C.科举取士的比例大大提高          
D.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和强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近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办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三个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史观?依据此史观指出辛亥革命在“从传统到现代”过程中的主要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它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加强民族团结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维护国家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①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②君权与相权    ③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级的利益之争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秋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联家事,卿勿预知。”武则天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A.世袭制 B.宗法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家天下的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
战国后期
各国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
新中国成立
外国
资本主义经济
戊戌变法
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
八国联军侵华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共产党宣言》
发表

 
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

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
B.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C.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
D.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C.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D.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经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