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外国资本的压迫 ②封建势力的压迫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战争的影响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近代机器生产的企业先后顺序是
①洋务企业 ②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④外商企业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④①③② | D.③①④② |
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年) |
1840—1895 |
1895—1911 |
1911—1927 |
1927—1937 |
1937—1945 |
1945—1949 |
国家 |
① |
英国 |
② |
美国 |
日本 |
③ |
数量(万元) |
8026 |
33955 |
69627 |
11969 |
262096 |
47918 |
所占比重(%) |
82.5 |
28.1 |
44.2 |
37.3 |
75.5 |
68.1 |
A.英国、美国、苏联
B.美国、日本、苏联
C.英国、日本、美国
D.美国、英国、日本
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④①② | D.④①②③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加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不包括( )
A.列强侵略的加剧 | B.西方文化的渗透 |
C.崇洋风气日盛 | D.政府的大力倡导 |
恩格斯说: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对恩格斯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恩格斯预见了中国将会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恩格斯是说中国将会进行工业革命 |
C.是指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D.中国将会被日本打败 |
曲线图和历史绘画都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但是如果绘制失当的话,反而可能会让我们误解一段历史。根据图2中曲线分析回答,按1至4的顺序排列,制图者所想表达的资本(企业)分别是 ( )
图2 中国近现代多种资本(企业)经济发展变化曲线图
A.民族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外国资本 |
B.洋务企业、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 |
C.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 |
D.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
纵观19世纪清朝的近代化进程中,经济的近代化与政治民主的相对滞后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B.政局动荡阻碍了政治民主化 |
C.对外战争影响政治民主进程 | D.皇权专制下守旧势力的强大 |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
中国 北部 |
中国 西北 |
长江 上游 |
长江 中游 |
长江 下游 |
东南 沿海 |
两广 地区 |
云贵 地区 |
共计 |
1843年 |
4.2 |
4.9 |
4.1 |
4.5 |
7.4 |
5.8 |
7.0 |
4.0 |
5.1 |
1893年 |
4.8 |
5.4 |
4.7 |
5.2 |
10.6 |
6.4 |
8.7 |
4.5 |
6.0 |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表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
总额(千两) |
田赋(%) |
厘金(%) |
关税(%) |
1885 |
78276 |
38.6 |
17.9 |
18.8 |
1887 |
85787 |
36.4 |
19.6 |
24.3 |
1889 |
86187 |
35.5 |
17.4 |
25.7 |
1891 |
95394 |
33.4 |
17.1 |
25.1 |
1892 |
88816 |
35.2 |
17.2 |
26.0 |
该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补碗匠》是外国游历者于1896年在中国拍摄的风俗人物照,这幅照片告诉我们
①外国游历者诋毁中国形象②近代制瓷业生产技术低劣
③当时中国衰败的一个缩影④百姓生活的贫困和简朴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