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高中历史

历代封建王朝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

A.辅佐中央管制地方
B.分割地方权力,使其相互制约
C.加强对地方的监控
D.便于中央各部对地方的管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史实中,反映了中央政府施行“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辽代设置南面官、北面官
④清朝开始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是
①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④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口述史是记录历史的古老形式,唐德刚给口述史注入了新的因素,树立了活的范例,如唐德刚的成名作《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本人口述占15%,其它的85%是从报纸、图书馆到处搜求资料补充、考证而成,这本书至今是现代口述史的代表著述;……设定了具体的标准,让人们知道,现代口述史学不是一种辅助性的秘书工作,而是以史学工作者为主体的历史研究;……相比较而言,从以细节见长的口述史学中,可以更多地感受历史的丰富性,……这也是他对现代口述史学的一大贡献。
材料二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认为中国全部文明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中间经过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从战国时期到秦帝国,大概经过二三百年,转型完成即创建了农业大帝国的定型。近代的大动乱是从中华帝国到现代国家的第二次转型,“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
( 注:上述材料均根据凤凰网及维基百科等整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德刚口述史的研究对现代史学的主要贡献?
(2)结合有关史实,试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2000多年前中国的第一次转型是如何实现的。
(3)为什么说中国的“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 ? “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有哪些表现?

来源:2010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

A.都符合事实 B.都与史实不符合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

A.

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

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

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

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分封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

A.秦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