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文中的“民主”,实际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
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中“优秀”是指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 |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
7.开面 |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
2.接折 |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
8.交折 |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
3.见面 |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
9.月折 |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
4.述旨 |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
lO.随手 |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
5.过朱 |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
11.封柜 |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
6.交发 |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
|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通过对从秦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的基本史实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日渐削弱 |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C.司法制度不断加强 |
D.郡县制度不断强化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
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和“德”两字的牌匾,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殿、德兴殿、德和园等。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仁”“德”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广泛 |
B.“仁”“德”思想是古代衡量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 |
C.“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 |
D.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