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高中历史

(2009年1月肇庆市高三期末评估)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B.君臣地位发生变化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来源: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经历长期演变,显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为(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③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
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来源:必修一(专题一——专题三)基本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四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为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就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3分)
(2)据材料二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人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
(3)川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4)材料四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分)

来源:必修一(专题一——专题三)基本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述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出什么趋势?为什么呈现出这一趋势?造成的后果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腹。”
材料2 《唐摭言》载:“文皇帝拨乱反正,物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消,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者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以百才有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科举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科举制的选官特点是什么?
(3)简要评价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B.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
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是为打击魏晋以来的士族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选官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朝代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试分析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以上变化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治乱兴衰是中国古代社会交替出现的重大历史现象。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前提是

A.农民斗争的打击 B.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
C.生产关系的调整 D.杰出帝王的个人素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毕业证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程度的证明,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图所示的毕业证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来源:人民版必修一基本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7月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高考恢复30年高峰研讨会,对恢复高考已走过的30年历程进行了理性的回顾,同时不约而同地为高考改革开出了一张张药方。这反映了人们对高考改革寄予了更高期待,是一种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我国也存在了1000多年,被认为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五大发明”。据此回答:
(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唐朝前期几位封建君主统治时期,科举制度有哪些重大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是怎样改革科举制度的?其产生了哪些影响?
(4)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其主要影响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或变革宰相制度的措施有(    )
①秦朝设立御史大夫②汉武帝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制度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⑤元朝设立中书省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①唐朝门下省②元朝御史台③明朝提刑按察使司④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来源于战国时期的(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来源: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