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高中历史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镰、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探究。
群星闪烁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分道扬镳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l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西学东渐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书(《物种起源》)叙述了饲育、栽培的动、植物所引起的变异,明白地表示出自然界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由之引导出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必然性,他用丰富的实例描绘出生物进化的过程。……虽然书相当艰深,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
——粱实秋主编《名人伟人传记全集之达尔文》
材料二  毫无疑问,使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得以广泛流传并引起学术界震动的当归于严复译《天演论》。《天演论》这一渗透了达尔文《物种由来》、斯宾塞《天人会通话》、马尔萨斯《人口论》、海克尔《人天演》等各种进化论的“天演”哲学……成为唤醒国人、振奋民族自强意识的兴奋剂。
——邹振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译出的(达尔文物种原始)》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为什么“书相当艰深,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天演”哲学的主要特点。分析严复这一译作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作用。(1O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和主题
史料
史论
①1861-接轨
奕:“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 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 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 横行海上, 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 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宗旨
②1898-变局
梁启超:“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谭嗣同:“革去故,鼎取新”
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
③1945-复兴
台儿庄一役,中央部队和原来是地方部队的桂军、冯军和川军等部队,协力作战,以四比一的伤亡,歼灭了日本一个半师团。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1)表格中的三则史料和史论,哪个史论可以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之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近代中国“1861-接轨”的主要因素 。(6分)
材料二:共祭炎黄始祖 圣陵千里播迁

成吉思汗陵自古就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企图破坏成吉思汗陵。蒋介石遂从蒙古沙王所请,交最高国防会议复议通过,于1939年办理移陵事宜。灵车曾抵米脂县城,中共中央代表前来祭奠,发表热情洋溢的祭文,号召五族一家,外抗强敌。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检阅,也是反对日寇侵略的大示威。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历史意义)(9分)
(4)请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主题,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转型中的创新能给国家带来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的语境中指的是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及财产权,这些是最基本的权利……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被用作思想工具,有力地讨伐不公正,直接促进了人类的自我解放……人类作为自然的道德维护者,在哲学定义上应当维护其他物种的自然权利。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不可思议之政治也,何也?……美国大统领(总统)之性质,其最与他国首领相径庭者有一焉,则在平时其权力甚小,其战时权力甚大是也……盖在平时,国内行政大部分之权,在各省政府……亦大率由立法部(即参众两院)之法律所规定,故行政部(即总统所属)无自由行动之余地。……若一旦与外国宣战,或国中内乱起,则大总统据其总督海陆军之权,且实行其效忠法律之义务,可以将一切权利悉尽掌握中……美国大统领多庸才,而非常之才居其位者甚稀焉……此实我异邦人最不可解之问题也。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新大陆游记》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然权利”在欧洲早期文明中有何体现?这种思想对英国17、18世纪的政治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我辈一帮人最不可解之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民国”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之后为确保这一转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前20年作了哪些努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教”本失灵之偶象、过去之化石,应于民主国宪法,不生问题。只以袁皇帝干涉宪法之恶果,天坛草案,遂于第十九条附以尊孔之文,敷衍民贼,致遗今日无谓之纷争。……盖孔教问题不独关系宪法,且为吾人实际生活及伦理思想之根本问题也。
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其存废为吾国早当解决之问题,应在国体宪法问题解决之先。
愚以为三纲说……应为孔教之根本教义。……儒教之精华曰礼。礼者何?……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之所由起也。
……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11月1日《新青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述陈独秀对儒学的评价。
(2)你如何看待陈独秀对儒学的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时间
主要活动
1895年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
1905年
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
1910年
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
正式叫胡适。
1916年
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1917年
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摘编自胡适年谱
材料二 与新文化运动诸同仁一样,胡适的动机和目的是要从他们认为是最根本的文化上制造中国不亡的原因,即为中国“再造文明”,以达到中国在世界上各方面不落后于人。实际是要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就是胡适将他所参与并认同的运动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深意。
——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1)依据材料一,说明胡适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的异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张澜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人士,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而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于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4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澜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张澜先生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发展线索。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互相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辄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
材料五: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三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
(4)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
(5)综合材料三、四、五,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68年,15岁的张謇开始科考生涯,但屡试不第。1885年中举人后又四次会试不中,连连失利。1894年,时逢“慈禧太后六十万寿,举行恩科会试”,41岁的张謇以一甲一名考中状元,苦尽甘来之时的张謇念及甲午战事阴云弥漫,国家前途堪忧,“不觉大哭”。甲午惨败后,张謇以状元身份转而与“四民之末”的商人为伍,“设厂自救”走上兴办实业之路。二十余年间创办或参与创办近代企业数十家,成为海内外名声显赫的实业家。20世纪20年代,因外债过多而无力维持,张謇的宏愿最终付诸东流。
张謇不忘参加政治活动,热衷宪政,是立宪派领袖之一。1906年后曾先后出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会长,江苏省咨议局议长,联合各省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召开国会。但“皇族内阁”出台后张謇极为失望,表示“不啻加离心力百倍”,“举措乖张,全国为之解体”。武昌首义后,张謇通电赞成共和,并向江浙革命军捐献钱物,以示犒劳。还通过各种方式督促袁世凯审时度势,转向共和,不要为清王朝尽愚忠。1915年,因对袁世凯称帝不满,退出政治舞台,专心实业。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张謇一生中两次重要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胡适认为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请结合材料就此谈谈你的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在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也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波在《同光时期郑观应民本思想初探》中,认为郑观应不仅自觉地运用儒家民本思想去解读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学说,而且有意地借用民本思想的话语来为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民主政制在中国的推行,保驾护航,指出议院、立宪、君民一体,是西方各国富强之本,主张在中国设议院、行立宪、伸民权、实行君民共主。
材料二 康有为对欧美各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应“于宪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且“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不乱耳。”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郑观应的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
(3)请用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媾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年1月20日)又记'而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自始设立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竭其志意,推究辨(通“辩)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于是两党相持之局,一成而不可易,问难酬答,直输其情,无有隐避,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事益张者,则在巴力门议政院(Parliament)有维持国是之义,设买阿尔(mayor,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馀年终以不敝。”“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德者,专于己者也,故其责天下常宽。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己兼治者也,故推其法以绳之诸国,其责望常迫。”
——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曰记》
材料二:1891年郭嵩焘去世。严复写了一副挽联'平生蒙国士之知,而今鹤翅氈氈,激赏深慚羊叔子;惟公负独醒之累,在昔蛾眉谣诼,离忧岂仅屈灵均?”
——严复《严复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认为英国长盛不衰的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评价中“惟公负独醒之累”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