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梁启超说:“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顾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材料反映出他

A.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主张兴民权,实行法治
D.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下列史实与此无关的是

A.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B.它提倡使用白话文、采用自由的文体
C.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D.大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以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B.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D.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中指出“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这表明梁启超( )

A.主张废除科举制度以选拔实用人才
B.反思科举制度的弊端
C.认为科举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