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为摧毁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运用了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C.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 D.达尔文的进化论 |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造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 )
①洋务运动的失败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民族危机加剧 ④文学革命开展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当时提倡“这两位先生”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①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维新派的思想中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不少内容,但其中不应包括
A.自由平等思想 | B.君主立宪思想 | C.三权分立思想 | D.民主共和思想 |
新文化运动
①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②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④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 |
下表示民国初期北京地区创办报刊的数字
年份 |
1912 |
1913 |
1914-1915 |
1916 |
…… |
1924 |
报刊数 |
36 |
41 |
3 |
58 |
65 |
下列关于该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故1912——1913年出现了办报高潮 |
B.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破坏民主,故1914——1915年办报较少 |
C.袁世凯死后,政治氛围日趋民主,故1916——1924年再现办报高潮 |
D.为进一步探索强国御侮之道,1916年起先进的中国人再掀办报高潮 |
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除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
——胡适《归国杂感》 1918年
那么,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两种人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A.托故改制 | B.学习西方 | C.变革制度 | D.救亡图存 |
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 |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 |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不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评价下列人物中谁的思想( )
A.林则徐 | B.魏源 | C.康有为 | D.陈独秀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为体”根本目的是( )
A.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的权威 |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 |
C.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 |
D.抵御外侮,谋求自强之路 |
下列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维新思想的传播 ②民主思想的弘扬
③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④尊孔复古的逆流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④③ |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
早期维新思想认为:“欲张国势,……莫要于设议院。”“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 ②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
③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 ④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