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A.重视军事实力 | B.重视宗教的作用 |
C.重视商业 |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
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 )
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 |
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 |
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 |
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 |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夫”的“他”是
A.林则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陈独秀 |
1923 年,胡适撰文: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 B.革命 | C.民主 | D.科学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máo zéi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 B.仿行西方制度 |
C.倡导实业救国 | D.创办新式教育 |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
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近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近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都已经提出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9世纪中后期有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下列表述能体现该校课程设置思想的是( )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
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