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高中历史

译书
材料 东汉时期西域僧人安世高、支谶等到洛阳,翻译佛经多种。魏晋时期名僧鸠摩罗什和真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传教译经,唐朝玄奘从天竺回国后译经75部,与鸠摩罗什和真谛并称古代三大翻译家。
1862年成立的同文馆是中国官方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外语学校和翻译机构。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为主,自然科学的译著也有一些。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18种,军事32种,商学8种,科技90种。此后,沿海地区相继仿行……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商办民间私家出书剧增,译书不再由官方译书机构所专营。1897年梁启超开办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说:“本局首译各国变法之书,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仅1901至1904年间,就译出各国史志以及哲学、法政、教育、外交、兵制、农政、矿务、工商、理化、卫生等各类书籍533种。冯自由称译书汇编社“所译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斯宾塞《代议政治论》等,促进吾国之民权思想,厥功甚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古代到近代译书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完整、准确;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时期的教育与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材料二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课程内容
备注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
八年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三项法案……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并说明理由。请举出该政治派别所创立的学校一例。
(3)依据材料兰和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促成法国两项教育法案出台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重要事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材料二    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
[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

年份
种数
印数
印张数
合计
其中:新出
1950
12153
7049
27463
590988
1951
18300
13725
70330
1262586
1952
13692
7940
78566
1698351
1953
17819
9925
75421
2134347
1954
17760
10685
93913
2509035
1955
21071
13187
107914
2798277
1956
28773
18804
178437
4316681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
(2)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维新变法之所以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新局面,就在于走出封闭,率先以世界性眼光来看待中外文化……早在甲午之前,康有为已注意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和总结中国落后的原因。他认为,中西最大的差异,在于西人以“自由为体”,而中国却引以为讳。……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使康有为等人觉悟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距,从而才破除了自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
——张昭君《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一一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思想,并说明此思想在当时所产生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其特点的社会背景。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中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政治觉悟阶段所主张的两种政体。并说明伦理觉悟阶段运动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1)归纳材料一中两国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之处。
材料四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2: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3:《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3分)
(2)材料2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3分)
(3)材料3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1、2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3)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同。还有人认为,“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即前一时期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
——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
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办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沉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尊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经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在李贽的时代“无法孕育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的原因。
材料二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摘编自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2)结合所学知识,以欧洲和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为例来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相关目录:
第三章 洋务运动的开展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清政府政治格局的调整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和辛酉政变
(二)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
……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新阶级的诞生
(三)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办
……
第三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
(二)西学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任两处各增加一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说明其局限性。(4分)
(2)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 (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指出A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同是向西方学习,B组人物比A组有何进步?
(2)C组人物在近代中国掀起什么运动?试比较两人在运动中的主张主要不同点?
(3)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