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高中历史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以前我国近代化在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艰难探索活动。纵观这些探索活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实质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学习内容而言,主要经历了以下变化

A.由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器物(科技)
C.由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D.由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政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
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 ④影响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
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
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是谁提出的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康有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看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B.洋务派、维新派和抗战派
C.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人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这一思想主张当属于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