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
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
“冲击一反应”理论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中国发生了(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中国的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
B.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
C.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
D.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 |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
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 | 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 |
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 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撰文疾呼:“所谓立宪者,固将有上下两院,……今上院之法定议员,谁为之耶?其曰皇族,则亲王、贝子是已;其曰贵族,则八家与内外蒙古是已;其曰高僧,则卫藏之达赖、班禅是已。是数者,皆汉族之所无而异种之所特有,是议权仍不在汉人也。”该思想家应是( )
A.林则徐 | B.康有为 | C.谭嗣同 | D.章太炎 |
1895年严复指出:“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由此可见,严复认同的“自强”路径有
①学习西方科技 ②推翻君主制度 ③提高国民素养 ④倡导民主科学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二者的共同依据是
A.民主共和说 | B.社会进化论 |
C.君主立宪说 | D.经世致用说 |
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传统的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下列符合材料中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是( )
A.扶清灭洋 | B.进化论 | C.中体西用 | D.民主和科学 |
之所以说维新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
A.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
B.变法涉及我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D.维新派与顼固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