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这一著作是
A.《孔子改制考》 | B.张之洞《劝学篇》 |
C.《胡适文集》 | D.《孙中山全集》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在近代中国,秉持这一观点的是
A.地主阶级顽固派 | B.地主阶级洋务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 |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
B. |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
C.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
D. |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民办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谭嗣同的本质意图是
A.介绍“君民共治”的思想 | B.论证实行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
C.阐释“民贵君轻”思想的内涵 | D.提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
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观点是( )
A.“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
B.“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 |
C.“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近代某派别的一些主张和基本活动。据此推断该派别是 ( )
A.洋务派 | B.革命派 |
C.维新派 | D.抵抗派 |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 |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 |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
B. |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
C. |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
D. |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
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
“冲击一反应”理论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中国发生了(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
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 )
A.严复 | B.康有为 | C.谭嗣同 | D.孙中山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