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央集权制完善 |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 D.议会制初步确立 |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开始设立 |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 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一国两制 ③大跃进运动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产品做工精美 | B.质量管理严格 |
C.生产不计成本 | D.产品不入市场 |
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
A.白瓷 | B.青瓷 | C.秘色瓷 | D.青花瓷 |
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 |
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 |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 |
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 |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 |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
《江宁府志》记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由此判断,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统治者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发展 |
C.工场主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 |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在当时的中国已经十分普遍 |
“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 B.苏格拉底 | C.康德 | D.伏尔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