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 | B.世卿世禄制 | C.科举制 | D.恩荫制 |
外国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要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
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 )
A.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
C.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 |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理体制,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六部在中书省之下 | 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C.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 D.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直接结果?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北京条约》 |
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被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汉朝 | B.魏晋南北朝 | C.唐朝 | D.宋朝 |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时说,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提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则材料最能表明( )
A.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B.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C.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
D.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政治动向 |
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新民主主义论》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 | B.普罗泰格拉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
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
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干.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
B.“别子为机,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最,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 B.以文治国 | C.分科考试 | D.学而优则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