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高中历史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历史事件是(  )

A.欧共体的成立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春天的伦敦,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开始于(   )

A.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现代化漩涡
B.中华民国成立,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命运第一次转折
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个代表”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A.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  )。

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的是(  )。

A.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B.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③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④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三  1901年,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3分)你如何评价?(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5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几组通商口岸,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上海、南京、天津、苏州 B.宁波、天津、重庆、汉口
C.厦门、福州、沙市、镇江 D.南京、上海、苏州、杭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 :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 社会的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