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高中历史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 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所采取的行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选项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B.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人制定的
C.知识就是道德 D.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工场主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一个玉器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明朝的什么社会现象?
(2)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三种?
(3)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理解下列两幅图片,最确切的是(   )

A.社会主义已成功地从理论变为现实
B.社会主义已从空想变为科学的革命理论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D.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当场宣读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的人民解放战争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举战绩一例。(3分)
(2)试概说“三十年”期间,中国共产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成功的事例两个。(3分)
(3)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中国人民开始学习西方,探索现代化之路。请仿照下例,另举两例。(3分)
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自强求富
(4)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和惨痛的教训。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1912年颁布
B.图二文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三宪法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都保障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早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1)阅读下列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你的理由。
(2)  列图表材料,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了哪些重大后果?归纳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结合图一、图二说明这两类图表材料在历史学习中的共同作用。3分

图一: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

(3)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三类型的材料与图四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并指出其中最具客观性的三种材料类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辩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要求完成辩题为“十月革命的成败”的辩论任务。
(1)阅读下列材料,指出这一材料在辩论过程中有何作用?请归纳材料中能够支持反方论
80多年来,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早在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他们的主要论据是当时的俄国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不具备发生革命的物质条件。这一观点后来并未销声匿迹。近年来,在苏联解体的背景下,这种观点又有所发展。一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根源与十月革命联系起来,把前苏联面临的种种政治、经济危机归咎于十月革命。
(2)辩论过程中,如果你持正方论点,为批驳反方论点,你将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
(3)如果把上述辩论过程(从启动到结束)分为四个环节,请分别写出这四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1)阅读材料一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促成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3)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材料四: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4)“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影响台海和平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70年代的宣传画

(1)根据以上三幅宣传画,简要指出在50-70年代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节选)
(一)为尽早结束中华民族分裂的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
(三)实现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
(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                         
……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
材料三

(3)请简要指出80年代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
材料四


(4)以上四幅图反映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太祖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  )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