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材料一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促成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两个事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材料三 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
材料二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述评》
材料三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
(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杜马(1906—1917年)是俄国的议会式全国代表机构。二十世纪初期,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加强,特别是1905年革命的强大压力,迫使沙皇召开立法性国家杜马。沙皇政府企图借助国家杜马,拉拢资产阶级,扩大统治基础,消弭革命。以下是沙皇政府有关国家杜马法令的摘录:
1906年沙皇颁布的《国家杜马章程}规定:“杜马的代表由帝国居民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财政预算审批权、质询权”。但同时又规定“皇帝有权在杜马任期结束前将其解散(实际上沙皇多次使用这项权力解散杜马)”,“杜马通过的决议若皇帝不予批准,则本次年会期间不得再次提交立法审议”。在颁布《国家杜马章程》同时,沙皇还颁布了《国务会议章程》,规定由沙皇任命贵族地主居多数的国务会议拥有与杜马同等的立法权,国务会议实际上成为议会上院。
1906年沙皇政府又颁布了《国家杜马选举法》。该法标榜“帝国居民不分阶级、财产、出身,均享有选举权”。同时又规定:土地所有者(贵族地主)每2千人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而企业主(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则分别由7千人、3万人、9万人中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即土地所有者的一票相当于企业主的3票,农民的15票,工人的45票。
材料二 二战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在制宪时期,戴高乐主张权力制衡,构建一种全新的共和政体——设立拥有实权的总统、加强内阁职权。但不为传统党派人士所采纳,新宪法对立法和行政权地位的调整朝着与戴高乐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在中央各机构的设置中,国民议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沦为其附属物,总统的权力更是被进一步架空。由于政党多元零散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加上立法选举采取比例代表制的原因,议会内部党派结构较之前更为复杂。因此,形成稳定多数派的难度也加大了,行政机构的更迭更加频繁,政策也更加软弱无力。目睹多党机制再度过度运作,戴高乐黯然离开政坛。第四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政体仅运行了12年。1958年,在面对阿尔及利亚危机时此政体依旧没能克服其行政软弱,议会涣散的弊端。依赖强者的政治传统再次发挥作用,戴高乐在危急关头被推举为总理,并由国会赋予其制宪权。新宪法确立了倚重行政的机构设置,戴高乐在阔别政坛12年后终得依照自己的意愿重构共和政体。第五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拥有相当实权的总统、脱离议会产生的内阁及被规范化的议会。此外,戴高乐还变更了选举制度。法国依靠新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顺利解决了阿尔及利亚问题,克服了议会内部党派繁多涣散的弊病,行政机构的稳定和高效也得以彰显。
——孙荣锋 :《1958宪政改革对当代法国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杜马在当时俄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成立国家杜马对当时俄国阶级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②③④① | D.③④②①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
材料二 根据口述资料证明,十六世纪90年代,山东一些地区有相当数量的“经营地主”,用雇佣劳动力经营农场。随后,十七、八世纪中,伴随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许多小农因“力农致富”而成为“庶民地主”。最近,一些学者更用明清档案馆所收藏的清代刑科题本中的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农业中雇佣关系发展的证据。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材料四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形态?什么时候出现的? “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指的是这一经济形态的哪一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农村中出现了怎样的生产现象?导致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或改革完成后,英、法、美、德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国家的
A.行政权 | B.外交权 | C.司法权 | D.立法权 |
材料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要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
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
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并综合上
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史料、史论、史观是史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其中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历史基础,是形成史论和史观的重要载体;史观是史学研究的统领;史论则是在正确史观基础上对史料的整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 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 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史论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是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19世纪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中(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三 史观
就对中国近代的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知识的共通之处。
(2)概括材料二中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你认为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旧有思维定式”指什么?请你运用阶级斗争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中选择两种史观评价这一思想。
古代和近代史上世界的“中心”曾经出现多次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是世界科技发明的中心,产生了四大发明。中国是世界潮流的中心。
材料二 欧洲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下解放出来。这是了不起的思想解放,人类的发明创造得以极大地向前推进。然后是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化成了世界的中心。而这时中国被边缘化了,大大地落后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变了,“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核心》
(1)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指出当时中国成为世界潮流中心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如何使欧洲成为世界中心的?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90周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
(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五条 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五十五条 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第二款)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
第五十六条 枢密顾问依枢密院官制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第一条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意志为依据。
第三条 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第九条 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四十一条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第五十五条 对有关议员资格的争议,由两院自行裁决。但撤销议员资格,必须有出席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的决议。
第六十五条 内阁按照法律规定由其首长内阁总理大臣及其分国务大臣组织之。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1946年《日本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近代以来形成的两种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宪法对日本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贞观时,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到古印度学习甘蔗制糖。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古印度数学的发展。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波斯商人……贩卖珠宝、香料及西域、南洋一带的土特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大量运往波斯销售。……651年大食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全解》
材料三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特固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乃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使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粱廷楠《奥海关志》卷13
材料四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19世纪初,贸易垄断权被逐渐取消,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十三行是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外贸商行,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海外贸易。1842年,贸易特权被取消, 1856年,十三行毁于大火。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2)结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清政府外交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四,东印度公司和十三行这两个外贸公司都在19世纪中期消失,为什么?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