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
“民族主义有时候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和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与此同时,非理性的排他意识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渲染,暴力由此找到了滋生的场所。”下列各项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
C.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这样做是因为( )
A.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
B.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
C.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
D.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利 |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 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下列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香港回归 | B.澳门回归 |
C.“九二共识”通过 | 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法令分布的背景是( )
A.废除农奴制度 | B.推翻沙皇统治 |
C.两个政权并存 | D.十月革命胜利 |
著名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说:“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最准确的是:
A.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
B.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
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
毛泽东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理论的实践(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B.新民主主义论 |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
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B.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形成的 |
C.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
D.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
在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万隆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 |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反映出( )
A.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 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C.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 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