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流原乡,才会停
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
A.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
B.“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
C.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
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
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
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
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有( )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
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东汉时期有人写道:“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青白浊如泥,高
第良将怯如鸡。”这充分说明了( )
A.两汉时期用人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
B.两汉时期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
C.察举制已成为高门子弟出任官职的工具 |
D.东汉政府的官员十分昏庸无能 |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C.放弃关税壁垒 |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俄国十月革命后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反映的实际问题是( )
A.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 |
B.人民群众同封建势力间的矛盾 |
C.协约国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
D.两大军事集团间的矛盾 |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
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
《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 |
C.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D.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
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作官吏幕僚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
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实行军事化措施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罗斯福在就职宣言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为此他
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 | B.整顿金融系统 |
C.保护劳工权利 | D.建立保障机制 |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 在(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