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 | B.相权得到加强 | C.中书省独揽大权 | D.中书省职能专一 |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 曰 (xié)田”。“ 协”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 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
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时钟 |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
《科学的旅程》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
《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
D.纺织业已经产生 |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②③④① | D.③④②① |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
表 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
年份 |
1992 |
1995 |
1998 |
2000 |
|
东部 |
总量/亿美元 |
98.6 |
319.7 |
386 |
348.9 |
所占比重% |
89.6 |
85.9 |
85.2 |
86.5 |
|
中西部 |
总量/亿美元 |
11.3 |
52.5 |
66.8 |
54.4 |
所占比重% |
10.4 |
14.1 |
14.8 |
13.5 |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句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
A.渴望祖国统一 |
B.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
C.反对外来势力 |
D.赞扬一国两制 |
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或改革完成后,英、法、美、德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国家的
A.行政权 | B.外交权 | C.司法权 | D.立法权 |
某电视台策划拍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反映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不少热心人士纷纷献计献策,贡献不少情节构想。下列情节最符合史实的是
A.北宋书生张遇贤在书院苦读四书五经 |
B.西汉后期,商人齐之姜经营铁器作坊而致富 |
C.晚唐诗人罗隐在扬州夜市饮酒作歌 |
D.北魏官员崔振鹭被任命为工部尚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