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民族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存在着千差万别。现在中国,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只有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才可能更好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巩固国家的统一。
材料一  唐朝疆域空前广大,统治者总结前代的经验,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武力,一方面难以征服众多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另一方面,对依靠武力征服的地区难以维持长久和有效的统治。于是他们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针,对一些较强大的民族政权,唐政府往往采取册封的方式以维持友好或臣属关系。这些被册封的首领和政权,有义务去长安朝贡,他们的军队要接受唐朝的调遣。在其他民族地区唐朝则直接建立了大量羁縻府州。唐朝一代,在西域(今新疆与中亚)、东北、岭南、外蒙古等地共置羁縻府州近千个。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都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充任。同时,唐朝又在这些边疆地区设都护府和节度使来统领这些羁縻府州。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大规模推行"册封"、"羁縻州"等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元行省辖区广袤,权力空前,但我们较少看到双方发生矛盾冲突的材料,元灭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非若古藩僚佐得自辟也";"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选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戍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官员的任用上实行种族交参的原则,这样就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在地方区域设置上,这一制度人为的使自然区域隔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行省制度没有导致地方割据的制度因素。
材料三  清朝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的事务也纳入其内,凡爵禄、朝贡、定界、贸易、宗教诸政令,并归管辖。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这一机构直接受皇帝领导,地位与六部等同,因而在行政上事权专一,对驻边大吏有直接指导的权力,上通下达,效率简捷。驻边大吏统领边区军民政务,其设置名目因地而异。早在入关之前,清已经颁布《蒙古律书》,行用于蒙古地区,入关后不断修订,至乾隆六年修成《蒙古律例》,乾隆末年,其内容已扩充到12卷,209条。嘉庆年间对其又进行大规模增补修订。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如《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回疆则例》、《钦定西藏章程》等。
(3)根据材料三指出理藩院与以往类似机构的不同,概括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  清朝皇帝频繁的召见边疆各族王公、活佛、喇嘛、土司等上层人物,其中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者,称为"围班"。乾隆在《避暑山庄百韵诗》序中写道:"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已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宫殿区制式为缩小的紫禁城,坐北向南,正宫有一条中轴线,全部建筑分九进安排。"丽正门"为正宫中轴线的起点。三字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镌刻。丽正门后是午门,康熙、乾隆曾在那里多次检阅侍卫的步射技巧,所以又称作"阅射门"。"普宁寺"建筑融会汉、藏建筑风格,又兼容汉、藏两地佛教的不同理解......

(4)结合材料四中部分建筑特点,分析清廷"万世之缔构"的具体内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中国被迫走上了探索之路                       并没有带来中国的富强
                     
康有为  中国果真强大了吗?              孙中山  民主政体并没带来民主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有效的历史信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哪些阶层作出了哪些努力?
(3)各阶层应对中国面临的状况的共同点是什么?
(4)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当时欧洲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及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四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研究表明,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材料五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宣传画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把19世纪称为“现代”,其划分的标准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他认为,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带来了现代生产方式,这种现代生产方式把单个国家的历史活动纳入世界史性的共同活动。由于“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由于这种新生产方式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及其现实的发展趋势,马克思预见到,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这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
由于马克思认为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也就是说不同国家都将走上现代化道路,而现代化造就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
——《现代化研究》第四辑,第476页
(1)材料中马克思谈到的“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的“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主要指什么?(6分
(2)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质。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他们(指反对列宁观点的第二国际和孟什维克)把这个无可争辩的论点,用千百种腔调一再重复,他们觉得这是对评价我国革命有决定意义的观点。
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
——《列宁选集》,人们出版社1960年版,第691页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为“追上别国的人民”做了哪些实践尝试。其效果如何?
材料三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党来说,现代化只是因为它能够创造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前提而成为它的阶段性目标,而如何在实现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克服现代化的弊病,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都做出了回应。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含义?
(5)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实现现代化实践中的表现。从中能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 …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观点。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欧(西欧)美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和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
材料三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做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阿登纳:前联邦德国总理)
材料四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1)概括材料一中的(西)欧美关系。试用20世纪40年代末期典型史实证明。
(2)材料三中,阿登纳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此观点形成的因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为什么重新定位美欧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欧美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二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示意图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                                    
——人民版《历史必修2》
材料四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人民版《历史必修2》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1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说明这—变化的实质。(10分)
(3)与凯恩斯主义相比,材料四中的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提出哪些不同主张,给美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主张和影响,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3分)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罗斯福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国家干预经济)。
材料三:《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说出材料一中两位人物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罗斯福通过哪些措施来达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目的?
(3)材料二中罗斯福的措施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有何影响?
(4)材料三中“那位老人画圈”的目的是什么?
(5)中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格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2分) 当前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百年一遇,蔓延迅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式的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纽约股票市场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由此开始。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英、法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大量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据材料一,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归纳这场经济危机的表现。
材料二 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这不仅将使美国纳税人每年节约数十亿美元,而且它能够使人们重新就业。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50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美国总统奥巴马讲话(2008年12月6日)
根据材料二,概括奥巴马政府振兴经济的措施。
材料三  2009年2月28日,第14届东盟峰会开幕,重点议题是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关注南半球发展的约·查韦斯指出:“东南亚国家联盟需要一个统一的经济刺激计划。必须接受严酷的事实,也就是说,要接受我们所有国家都受到了经济危机影响这个事实。各成员国必须放弃各自为政的做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有免疫力,能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
——《德国之声中文网》
材料三中提到的“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约·查韦斯为东盟各国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材料四 这场经济危机使人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流,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
——温家宝《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国应该如何应对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现代史上不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际都有过深入的改革,这都深刻的影响着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做下列试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网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1)请你阅读材料后回答:材料中四个人的谈话各反映了什么具体历史史实?材料中体现的两种经济政策最根本的差异是什么?
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2)阅读材料回答: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牲畜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政策对苏联的经济有何影响?赫鲁晓夫针对农村问题作了怎样的改革?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引起人们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兴趣。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大选资料时,查到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有位总统在就职时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或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3)材料中提到的总统是谁?他向美国人民许诺的“a new deal”的特点和实质各是什么?该总统的改革对后世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措施各是什么?
材料四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说:“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
(4)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凭借其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背景是什么?里根总统根据他的理论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来振兴美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号称“第三条道路”,其政策特点是什么?
(5)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运动可以归纳为“三次高潮,四种模式”。回忆所学知识,回答
①6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改革,主要特点是围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仍没有涉及的弊端,这次高潮由于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遭到严重挫折。70年代末改革代表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全突破了苏联模式。
②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四种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 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口岸;长江沿岸的安庆、湖口、沙市等处准许停泊外轮,并上、下客货。
——1876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
鸦片入口每箱(百斤)缴纳税厘110两后,由华商持凭单运销,中途不再征税。
——1885年签订的《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英国又取得了哪些新的侵华权益?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2)材料三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建交高峰,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出现图中建交最高峰的原因。
材料四
                  
亚太经合组织会标                    上海合作组织会标
自1999年中国正式宣布派遣高素质警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公安部紧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国际维和工作。从2000年向东帝汶派出维和警察以来,已先后向联合国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8支1000人次。
——中新网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有何建树?
材料五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申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4)阅读材料五,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5)根据上述材料,综述中国近现代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建立“幼有所教,壮有所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梦想和追求。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摘自《孟子》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乃采取民生主义。”“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万不能及的……统计上,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佣16岁以下童工。1935年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材料四

二战后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材料五 在1958年8月19日的讲话中,当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毛泽东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人多,地大,生产规模大,各种事业大;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共产。如果做到吃饭不要钱,这是一个大变化。大概十年,可能产品非常丰富,道德非常高尚,我们就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上面实行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对农民的主张在当时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及其实践效果。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从罗斯福新政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域的变化有何突出特点,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建立人民公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5)依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改革分配制度两者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
图二是2008年金融风暴
材料二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三管齐下的措施,花了1万多亿美元,大体上是行之有效的”。黄奇帆表示,一是通过重组甚至国家有化重振金融机构,二是通过打包出售的方式解决坏账,三是以国家信用担保注资。三管齐下的措施还是有效的。“美国GDP很大,这2万亿的坏账也是能很快处理掉的,目前的危机确实严重,但不要看得太悲观,几年时间是可以缓过来的”。
材料三 下图为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时的场景:

材料四 经济危机周期会有多长?黄奇帆表示,最乐观的判断,2010年底美国走出经济危机。黄奇帆说:“如果效果差一点,整治慢一点,也可能需要四年。但总而言之,对美国经济还是要有一定的信心,这也同样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判断。”美国经济体量大,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如果五、八年内不能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世界在这几年也会被它拖累,所以这时候对美国经济判断非常重要,黄奇帆又说:“我估计到明年下半年美国股市会有一点回头,然后虚拟经济的回头带动实体经济的回升”。
——中共重庆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讲话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1与图2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为克服金融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与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三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关系?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我们国家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