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侧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三省六部制度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吏部、户部、     、兵部、刑部、工部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雍正年间……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尚书省一栏空格中应填入的部的名称。
假设唐朝政府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运作程序为:
中书省—→        省—→         省—→        部(次序颠倒不得分)
(2)依据材料二,可知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教材分析地方上行中书省的设置有何意义?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2分)
(4)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巨曰……又曰:“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番商(海外各国商人)肯来,动得数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诏行中书省唆都、浦寿庚等曰:“诸藩国列居东南岛寨者,皆有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元史·世祖记》
材料三(乾隆二十四年部覆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借领外夷资本及雇用汉人役使,并应查禁也……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
(1)材料一中“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称外国商人为“番商”“夷人”等,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和思想?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这些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东北亚地区由于政治地缘等因素,成为大国势力角逐的竞技场,中、美、俄(前苏联)、日、朝、韩等国关系错综复杂。最近更是因朝韩炮战、美韩美日军演等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图和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2010年12月2日的报道称,日本自卫队与美军3日开始在日本各军事基地以及周边海域空域举行为期8天的联合军事演习。此次军演将有34100名日本陆海空军官兵和美国10400多名官兵参加。演习规模达到刚刚结束的韩美黄海军演的6倍,是日美史上最大的联合军演。此次军演美军出动了刚刚结束美韩联合军演的“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在朝鲜半岛局势因朝韩炮击事件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此举意在彰显日美韩三国的紧密关系。
(1)在美韩军演的黄海海域,中国近代史上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中国北洋水师战败,    直接导致近代中国的一次对外战争的失败,这场战争史称什么?其结局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影响?
(2)材料中提及的“日美韩三国的紧密关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初期,当时日本在    日美关系上实施怎样的政策?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    么?(1分)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 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2) 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思考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刻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资源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对亚洲的启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欧洲政治家们认为“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一步步深化的?
(3)欧洲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除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材料三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
材料四 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地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20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实行的后果。
(3)结合材料一、四,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的不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个人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
(2)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
(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诗中赞颂的是哪种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
1911年,美孚石油公司案和美国烟草公司案以联邦政府获胜告终。通过这些诉讼,终于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徜若涉嫌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
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利,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五年之内消亡。不过,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晤中承诺要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同中国一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他说:“英国将继续在欧盟中坚持向中国贸易敞开怀抱的立场,不修建贸易壁垒。”英中两国在卡梅伦访华期间签订总价值高达17亿英镑的新商务合同。
——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并对这一政策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主张贸易自由、经济开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公平竞争法则,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和市场分配等。同时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而罗斯福则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

图一: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图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当时许多“革命者”不理解?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美国和中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