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 如何评价这一基本经济思想?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产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
(3) 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近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请问:黄宗羲的经济主张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
(2)请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锻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
——(乾隆)《苏州府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形式是什么? 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经济形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经济形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4)针对这种经济形式,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试简要评述这一政策?
(5)根据材料,你获得有关明清时期近代文明萌发的怎样的历史信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某史官《职官志》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汉代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
(2)材料二中唐太宗对于丞相作用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   
(3)根据材料三画线部分可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
(4)从三则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农耕文明成就辉煌,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分析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9(组合)出自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该组图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基本特征?
(2)图10、11、12均出自《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的部分面貌。

① 依照示例,指出图11、图12所表示的手工业部门:
示例:图10──纺织业
图11:      ;图12:      
② 图10所示的花机(花楼机),专门织造           。

A.棉织品 B.毛织品 C.麻织品 D.丝织品

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图13描绘了明朝杭州北关地区“夜市”的繁华。追溯历史,杭州早在                     (朝代)就有了夜市。

(4)北京的街巷,如米市大街、骡马市大街、果子巷,又如油坊胡同、石作胡同、酱坊胡同等,这些街巷名大多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结合图13和上述北京街巷名所透露的历史信息,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图片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图片中信息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
(2)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
(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诗中赞颂的是哪种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
1911年,美孚石油公司案和美国烟草公司案以联邦政府获胜告终。通过这些诉讼,终于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徜若涉嫌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
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利,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五年之内消亡。不过,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晤中承诺要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同中国一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他说:“英国将继续在欧盟中坚持向中国贸易敞开怀抱的立场,不修建贸易壁垒。”英中两国在卡梅伦访华期间签订总价值高达17亿英镑的新商务合同。
——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并对这一政策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主张贸易自由、经济开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公平竞争法则,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和市场分配等。同时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而罗斯福则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

图一: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图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当时许多“革命者”不理解?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美国和中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屈辱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结束,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贸易;资本主义列强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身符,对中国进行商品侵略。
——《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材料二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百度网
材料三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百度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被迫融入全球化的史实表现。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自二战以来,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