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
C.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D.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
(广东省2008届六校第二次联考)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而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阅读下列材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要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
请完成:
(1)以上材料出自哪位伟大的音乐家?其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有哪些?
(2)他在音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贡献?
“思想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执政经验的历史总结。”“在中共产党的历史上,思想创新是使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从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基本保证。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什么时候就会造成损失,付出代价,陷于被动局面;相反,什么时候能够面对国情,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据此回答:
(1)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的创新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是什么?
(2) 结合两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3) 简要分析促使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奇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
材料二 据《天王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元明事类钞》载:明中叶后“北土广树艺(各植农作物)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衿(衣料)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明朝中期)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拖欠)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距,故有久佃成业之谣”。
——记载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的资料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 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四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年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不得摘录原句,至少4个要点)。
(2)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要求言简意赅,至少4个要点)。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战国重要工商业中心分布图
图二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
材料二
图三 明代棉花图·收贩 图四 明代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有哪些?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
(2)据图三、图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导致这些
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商品经济所起的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倭寇浙东,命都督杨文、刘德、商暠巡视两浙。[太祖]下令:“禁民间用番货、番香。”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而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用诱蛮夷为盗,命礼部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摘自《明太祖实录》卷231
材料二:明代倭寇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日本因内战失败而丧失军职的南朝武士,也有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私人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和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破产的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等,甚至还有少数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罢免职务的官吏等。
——摘自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
材料三: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摘自唐枢《御倭杂著》
材料四: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海外贸易)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摘自《明神宗实录》卷262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明朝的对外政策和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后果。
(3)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种对外政策。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一一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⑶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有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以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请结合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状况评价上述观点。
“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游食者众,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
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B.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 |
C.恢复周礼,实行仁政 | D.行法治,实行严刑峻法 |
“南海Ⅰ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Ⅰ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转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二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以上材料均引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其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清朝晋商之商路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