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文革结束后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1984年,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城市化进程建设,1997年全国各类流动人口达1.1亿。1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革”前后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体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近几年,部分中国人把这一节日变味成了狂欢节,引起人们思考与担忧。甚至有人提议过自己的“圣诞节”:12月26日(毛泽东的生日)。
请你以所学关于毛泽东的历史知识,说明把12月26日作为中国自己的“圣诞节”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材料二



图一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图二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图三现代英国议会下院在召开会议
图四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公民大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制社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四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材料五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六   我们今天的民主是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步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没有独霸政权,而是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共商国是,采用政治协商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材料七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材料八    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的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辞严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的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法制以来,我国加快了立法的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117件,九届全国人大113件。
材料十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请回答:(1)材料一中体现的是我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该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二,图一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图二中的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是在谁执政时期?图三和图四中体现的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
(5)材料五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6)材料六中,回答:在1949年政协商会议上通过并颁布的文件名叫什么?该文件颁布有何作用?
(7)请写出材料七中所描述的宪法的性质,以及这部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分别是什么?
(8)试分析材料八与材料九,指出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体制的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保障和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宋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中央官制上的创新表现,并对该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1824年,英国与普鲁士签订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经济体制方面的创新,并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克海湾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土文物和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由于……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中国制造业的“金牌”成色不足》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进口
出口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及建筑用品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






手工
制品
机器
制品
合计
1893
0.6
7.8
13.0
78.6
100
15.6
--
81.8
2.6
100
1910
1.5
16.1
17.0
65.4
100
39.1
0.7
41.4
18.8
100
1920
3.2
25.3
16.9
54.6
100
36.4
3.7
39.4
20.5
100
1930
3.7
23.2
17.3
55.8
100
45.1
4.6
30.6
19.7
100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图示中代表中国和英国的分别是那一条?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93-191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在许多方面都是个激动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四 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二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是“关市高而不征”,即只稽查是否有违法行为,而并不收税。汉代说是对商人要“重租税以困辱之”,其实主要是实行国营工商业以取利。(唐朝)杨炎行两税法,才正式收取商业税,对坐商按户征收资产税,对无居处而行商者,向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并且说要“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这就是说要使行商与农民、坐商、手工业者都一样向国家纳税,不允许他们有侥利,即多余的利润。……到了宋代,由于工商业的繁荣,国家的商业税收越来越重要,有时它的数量超过了田赋收入。
材料二 中国从战国时代起,逐渐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因为商鞅变法成功,秦因此富强,汉代遂也继承这一思想,并逐渐发展为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加以推行。……与此同时(宋代),社会上对商人的看法也有变化,认为工商皆是本业,不应歧视他们。而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商人的地位已经得到提高。
——以上均摘自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国家与私人工商业间的主要关系。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简述“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含义。根据材料二,归纳“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过程。
(3)有人认为“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请运用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简要评价这一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3)概述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母亲姐妹遭到蹂躏,大好河山惨遭践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按照1937年的比价,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这些都是铁的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
——习近平《在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简述材料一中三个条约签订的背景分别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最大的不同是哪一条内容?反映了帝国主义侵华怎样的新阶段特征?该条约在19世纪末对列强侵华产生了何种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19世纪欧美四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 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律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枚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完成: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两种政权组织形式?材料一中政治文献体现的原则是什么?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权力分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材料二反映的政治文献对本国社会发挥了那些积极作用?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不同点?以上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都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一人。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此制度在决策方式上有何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1)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中,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
(2)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说2015年的中日关系依然不会平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材料三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
(3)材料三中“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背景及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和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