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OECD首席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曾说: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人力仍然是主要生产力的时期,没有人能够否定人口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经济的全面繁荣,同样意味着收入的大幅提高。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以1992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一,占世界GDP十个强国比重的28.6%;而美国以110亿美元的总量只占全球GDP比重的不足5%。”
材料二  日本学者杉原薰(Sugihara Kaoru)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曾至少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20年时,中国GDP雄踞世界第一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大西洋的胜利”指的是什么?( 1分)试从政治、经济、对外关
系上分析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北大西洋的胜利”的主要原因。(6 分)
(3)“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
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试以中国为例,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3分)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其中一种。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分别带来什么严重后果?(2分)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回答:
(1)材料一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丞相的相关评述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太祖、成祖清雍正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调整过程。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阐述理由。从经济和文化思想的角度说明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业至今仍值得我们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请回答:
(1)请以具体事例说明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地指出:“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4)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1906年,以陆军军歌《颂龙歌》作为代国歌:“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材料二《五族共和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26年7月1日,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黄埔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材料四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材料一中的国歌有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句歌词不符合史实。
(2)材料二中的国歌可能创作于哪一政府时期?结合史实说明当时是如何“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
(3)材料三、四的国歌在内容与作用上有何相似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分析“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材料三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论断,凸显了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国后实现了哪一重要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历史上不同社会时期不同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建设,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是什么?该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回答,唐太宗时期,加入国家要在江南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其正常的运行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3)根据材料三的图示,完成下列表格。

国家
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方式
政体
政体确立的标志
英国
 
 
 
美国
 
 
 
法国
 
民主共和制
 
德国
发动王朝战争
 
 

 
(4)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诗词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2)诗词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导致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诗词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后,延续了近千年的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开始崩溃。·····北宋中期开
始出现新的城市规划。(两宋都城)在街道上布局虽不甚规整,但在城市布局的科学性
与合理性方面则有了长足的发展。汴梁城有内、外城墙三层。中间一层为内层,主要分
布着中央各官署;内层中部又有宫城,即大内。·····而同前代相比,变化最大的当属
坊墙拆除、临街房舍店铺及娱乐场所的出现。
——《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1)材料一中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有什么新特点?为什么?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
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这种新
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纽约时报》一记者在1871年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
“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
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
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3)依据上述材料,提取广州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相关信息。(不得照抄原文)(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9中的场景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1)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
(2)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3)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4)结合材料三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何成果?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凡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图片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3分)
(2)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6分)
(3)图六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大上的照片,你知道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吗?(2分)
(4)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历程,你读后会有哪些感慨?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
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
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
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2.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着。……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项目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绅士
商人
学生
军界
工人
务农
数量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

 ——摘自《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
材料五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六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3)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u
(4)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根据地参议员的组成有何特点?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
有何积极影响?
(5)对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趋势,以宗教组织和民间神祭祀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该地区“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的乡村景观。
——摘编自陈春生、肖文评《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
材料二 民情强悍,好勇斗狠,嗜利轻生。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明末海盗纵横,民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为难,半由于此。
——摘自冒澄《潮牍偶存》卷一
材料三 明、清两代,有些商业市镇、手工业市镇以及手工业——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的县城,甚至府城(包括州城),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广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市镇。……《广阳杂记》即记有:“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可见其经济地位已与府城、首都齐名。再如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
——摘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
材料四 下表是1851年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统计数据:

国家
英国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城市化率
50%
20%
42%
35%

                                              ——根据人教网材料整理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摘自马丹霞《浅谈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6、17世纪粵闽乡村社会形态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镇形成的共同点。概括导致英国城市化程度高的因素?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特征对各自的社会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