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而在116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一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材料2: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材料3: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 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4: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1)据上述材料,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4分)
(2)据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6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作用和影响。(6分)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节选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 |
耕地(亩) |
牛(头) |
猪(头) |
犁(张) |
水车(架) |
房屋(间) |
数量 |
6.98 |
0.32 |
0.58 |
0.62 |
0.16 |
3.91 |
——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单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
材料四:2009年2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哪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它们体现的经营模式有何共同之处?经济性质有何不同?
(4)依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何新发展?为什么会有新发展?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 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2)根据材料二,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3)材料三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的是当时美国的什么制度?存在着什么弊端?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4)简要分析材料四的直接影响和深远意义。
(5)上述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共和”“民主”字眼在1893---1913年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
要原因。(4分)
材料二 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2)依图分析1940~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并说明理由。(8分)
材料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金冲及《新中国的第一年:写在国庆55周年之际》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他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就在一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兹俄国内乱有难平定,其正式政府尤未知何日始能成立,拟将前项赔款自本月份起,仍行停止交付,以期慎重。”……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包括“停止1901年中国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规定的偿付军费形式向中国索收的款额,包括未来应付款额外过去的欠款。”……直至1920年3月北洋政府才开始认真考虑苏俄放弃庚子赔款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及其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回答:
(1)举例说明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其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后“树墩还在”?
(3)材料二表明孙中山怎样发展了他的思想理论?这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陈独秀等人发动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5)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制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平常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宋、明三代的官制有何相同之处?(2分)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2)材料反映的明朝制度同汉、宋两朝相比有何不同?(2分)简述三朝上述措施的共同进步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
万亩植茶面积 |
产量(万担) |
内销(万担) |
外销(万担) |
1832—1837(平均) |
521 |
260.5 |
200 |
60.5 |
1861 |
625 |
312.5 |
202.5 |
110 |
1871 |
819 |
409.5 |
202.5 |
207 |
1886 |
934.9 |
567.46 |
205 |
362.46 |
1894 |
841.6 |
420.8 |
207.5 |
213.3 |
1901 |
674.6 |
337.3 |
210 |
127.3 |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 “……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中国在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
材料三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论被“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中体西用”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
材料四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理念和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1 年至1832 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2.2 万人死亡。1848 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7.2万……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方式。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部大平原被毁的草地达到35%……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大平原干旱地区委员会进行系统综合防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1933 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愿意参加生产削减计划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强调减少生产和保护土地相结合,在南部大平原地区,85%以上的农场主都参与了该项计划……大平原委员会提出:必须对文化观念加以改造,破除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等错误观念。……经过十多年的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到了40 年代,沙尘暴从南部大平原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高国荣、周钢《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
材料三 由于赫鲁晓夫个人的坚持,1954 年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决议”……据统计,仅垦荒头几年,就有100 多万志愿者参加了垦荒工作。从1954 年到1958 年,苏联国家对垦荒的投资共达307 亿卢布,约占这几年全部农业投资的20%左右。最初规定的开荒数字是1300 万公顷,后来提高到2800 至3000 万公顷……开荒地区从 50 年代末开始,便出现大面积风蚀现象。
——李华《20 世纪50 年代苏联全民垦荒运动》
材料四 (1958年大跃进运动期间)在工业领域,大办“五小”工业,建成了简陋的炼铁、炼钢炉60 多万个……在农业领域,推行片面的“以粮为纲”政策,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和“向自然界开战”口号的激励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毁林、弃牧、填湖开荒种粮的现象。
——凤凰网《向自然界开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造成当时英国疾病流行、环境污染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在环境的“系统综合防治”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6 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垦荒运动和“大跃进”在发动者的主观动机、发动方式及消极后果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总结其历史教训。(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供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又是如何“卸担”的?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地方行政管理,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本朝(宋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叫什么?这两种制度在地方官员的选任上有什么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的原因,并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回答宋太祖解决地方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宋朝政局产生的影响。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充满变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清朝不同时期对外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印度……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它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从此,我国外交有了自己的“定海神针”,它表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至今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据《新中国外交历程》等整理
(2)请问材料二中提到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并指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关于中美在亚太的关系,习近平表示,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中美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密切协调,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反恐、防扩散、打击跨国犯罪、防灾减灾、减贫以及有关地区热点问题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亚太的和平与繁荣。……习近平指出,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我们欢迎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
——人民网《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现又有人认为要实现亚太的和平其实很简单,关键在美国,你认为美国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有利于太平洋的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 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一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5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