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政策?列宁的思路有什么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895年,中国经济受甲午战争战败的拖累,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大约是日本的5倍,没想到日军却打了胜仗。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GDP的发展与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二战后,美国又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1969年,美国GDP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   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二战后,苏联GDP长时间稳居世界第二,直至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GDP被日本超过。对苏联GDP排名的升跌,有人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苏联和日本GDP排名的易位,有人说:“看看两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就能明白其原因。”
(1)有学者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远比日本缓慢是中国节节失利的经济原因。”他的分析有道理吗?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实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扩大国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的政治前提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的?
(3)材料三中的“萧何”指的是什么?中国后来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请说明苏联和日本的财政支出的用途对GDP增长的不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对比是1:10,换言之,同一块土地改为农场式经营就可提高9倍的土地收入。16世纪寺院土地拍卖中,购买量最旺盛的是乡绅。不仅由于他们财力雄厚,还由于他们渴望用农场方式经营土地,获取利润……难怪贵族中最有远见的代表人物如肯特伯爵、巴特伯爵等也都试图进行农业改革,尽管这样的贵族很少。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得宜亦不可也。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每田一亩,直收年岁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或遇凶岁偏实,即前功尽弃,然漕银岂可欠也?差银岂可免也?总而计之,亏本折利,不数年家资荡尽,是种田求富反贫矣。”
——钱泳(1759-1844)《履园丛话》卷七
材料三 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

地区
单位
雇工经营收益
土地出租收益
雇工比出租收益增减
增减百分比
江苏南部
钱文
11261
15122
-3861
-26%
浙江杭州
银元
3.98
11.10
-7.12
-64%
广东汕头
银元
19.32
30.00
-10.77
-36%
湖北广济
钱文
6438
13200
-6762
-51%
山东莱州
银两
16.29
13.60
2.69
17%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6世纪英国与18—19世纪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农村经济状况对两国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1946年
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1967年
欧共体建立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1年
艾滋病被发现
1982年
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1993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定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0年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前一阶段不同,西方国家侵华方式发生很大变化。1902年时,帝国主义对华借款仅为2844百万美元,1914年时,帝国主义对华借款增加为5760百万美元,增加了近一倍。这是由于借款这种投资形式会给帝国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利益。1913年4月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和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善后大借款”2500万镑的折扣、手续费、汇费等达到420多万镑。这就是说,帝国主义国家的借款尚未借出,先已获取了巨大的收入。铁路借款都规定修筑铁路的材料,乃至机车车辆等都要从债权国购买。这样,帝国主义各国的有关商品就可以不断向中国输出了。因为所有借款都是以税收(包括关税、常关税、厘金、盐税等)作为担保品。这样,所有作为担保品的税收的使用都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
——杨珍《中国近代经济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国向外国借款情况表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借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西方国家侵华策略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三幅图表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政府向外国借款的情况。请比较三个时期中国政府在使用贷款方面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国民政府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国贷款情况予以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几次会商后,他们于1905年8月20日决定联合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在立誓遵守上述四项原则之后,孙教给会员一种暗号和三组暗语:“汉人、中国物与世界事”。之后,孙与会员们一一握手,并兴奋地宣称:“从此后你们便不再隶属于清朝。”正值此时,屋上的一块木隔板“蹦”地一声落了下来,孙风趣地说道:“这就象征着满清的倒台。”
——徐中约《申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

人物
梦想
郁达夫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林语堂
“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我不做梦,希望人民有集会结社权,只希望临时开会抗日不被军警干涉。”
章乃器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李宗武
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希望能杀尽一切贪官污吏。……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使政府为民众全体的政府。”
周谷城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宋云彬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发表文告,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材料一中“组织”指的什么?孙中山教给会员的暗语表明了他怎样的思想?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些近代化梦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郁达夫、宋云彬等人的梦想出现主要原因。
(3)材料三是从哪个角度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简要说明它与前面材料中提到的“近代化梦想”之间的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三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的监察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要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农产品价值,从而提高对我们城市产品的购买力。……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一一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材料二 “应该是意味著片面行动、独占联盟、势力范围、权力平衡、及其他经几世纪以来尝试仍失败的权宜之计等等现行国际社会体系的终止。我们建议一个世界性组织将取代这些种种的不公,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最终将有机会参与。”
一一富兰克林·罗斯福1945年3月1日国会演说
材料三 “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政治家,他在美国历史上既受人尊敬,也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为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护者。”
一一《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罗斯福两次演说的主要内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罗斯福“既受人尊敬,也被人憎恨”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事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光绪三十三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60年内仅见之盛举。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917年):(1)每年能将国货运往外国销至10万元以上,而营业时期继续已逾3年者,给予一等奖章;(2)设立工厂资本在5万元以上,营业确有成效者,给予二等奖章;(3)发明有实用之物品或器械,给予三等奖章;(4)以中国资本发起开矿、放垦、渔牧等实业,及提倡设立实业学校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状;(5)商会农会能实心提倡商务或农业,著有成绩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章。
——摘编自《新编实业法令》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奖励实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 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三   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方面概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来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文化主流——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
——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
(1)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四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概述材料四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
“文革”结束后的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衣转非”。
1984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到2 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类流动人口已迭1.1亿。1 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一一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其体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