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高中历史

下列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以下针对上述材料的相关认识和理解,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俄国处于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局面
B.俄国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C.资产阶级民主制取代沙皇专制统治,是俄历史发展趋势
D.俄布尔什维克领导层,对俄国革命的走向存在较大分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7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这些话(    )

A.与当时的历史事实基本相符 B.说明法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C.说明欧共体的成立步履维艰 D.证明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     )
①分封遗风         ②宗法观念       ③皇权思想      ④世袭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 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将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观点看,这种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
(1)依据材料一和相关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指出19世纪有利于欧洲人口迁移的因素,并指出其作用。
材料二  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然而,吴淞铁路这个“短命鬼”,却让国人见识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让国人认识了改变旧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多么必要、多么重要。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于1881年通车,这条长约10千米的运煤铁路,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另一方面,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图谋也并未因吴淞铁路的赎回、拆除而中辍,甲午战后开始了大规模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行动,1896年至1903年之间,1万多千米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铁路权益和利用铁路对华侵略的行径,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知,而且也不断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护路的意识,包括官僚、绅士在内的各阶层人士纷纷要求废约并收回路权。1903年起,一场争回路权和商办铁路的高潮掀起了,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全国共有15个省先后设置了铁路公司。可是,1911年清政府又突然宣布“干线国有”,企图出让路权,取得外债,结果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摘编自《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3)请你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设置十三部刺史分化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财权
C.明太祖设置内阁限制宰相权力
D.清朝设军机处以履行丞相职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巩固了政权,请回答下列的哪一个选项属于新经济政策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   )

A.加强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但是开国大典只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不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下列的哪些事件能证明这一观点(   )
①解放战争仍在继续              ②抗美援朝尚未结束
③土地改革尚未完成              ④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尚未制定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重视西方先进科技在中国的应用,命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以西方“制炮妙法”督造火炮。南怀仁造出了各种火炮,新炮质量颇佳,在南方战争和两次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还成立火器营,作为拱卫皇帝的部队……在全国平定后,因国家的统一稳定,已看不到外患,康熙不再重视火器制造,并严厉禁止地方制造火器,中国火器制造进入停滞阶段。
——摘编自张妍《清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对待西方火器制造态度的变化。简要评价其对待西方火器的态度。
材料二   康熙后的几个皇帝对西方先进的火器技术一无所知;对欧洲的扩张麻木不仁,一方面认为所掌握的火器足以应对国内任何不测;另一方面强调恢复八旗的骑射游猎传统,反对演习火器。中国的火器制造水平基本上在原地踏步了150年,直到1841年被英国的坚船利炮轰毁了虎门炮台。
欧洲对外扩张的需求频频给军器的创新和大批订货以新的刺激,形成了欧洲军事发明和制造的螺旋上升……到1840年前后,欧洲已形成了远程进攻性力量,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军事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圆明园被焚的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洋务运动”。洋务派御侮图强,将学习西方文明的第一步放在学习、模仿制船造炮上。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答洋务派学习西方活动的背景和特点。列举当时天津出现的洋务企业和创办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初,针对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的举措,在美国南方有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不能践踏农田。这说明其农业政策

A.不符合经济发展运行规律 B.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C.没有使农民损失得到补偿 D.最初实施的效果不够理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后期开始,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华,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中国,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如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段祺瑞相信,“日本人既已加入(指参加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
——《中国从“一战”获得多少好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其动机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1944年,中外记者団延安之行对红色中国和边区形象的报道,对西方影响较大。……在西方记者和观察者的笔下,红色中国及其后来的边区是一个“没有乞丐、没有鸦片、没有卖淫、没有贪污和苛捐杂税的理想社会”。当爱泼斯坦坐在延安的窑洞前,准备将自己的见闻告诉家人时,他的感受基本上是所有在延安的外国记者的共同心声,“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
——《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说明西方记者对红色中国和边区持何种态度?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材料四所列事件反映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史上的哪三个重要阶段?这些事件对中国和联合国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营造消费型社会,尽快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以下措施可以为我们营造消费型社会提供借鉴的有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②加强救济工作   ③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④兴办公共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