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军事化管理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C.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D.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 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
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把苏联(俄)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斯大林模式确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  )

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
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     )

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
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 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背景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至1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B.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
D.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商业。”这一论述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实行配给制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俄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苏俄全部放弃了对国家贸易的控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