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底列宁多次发表谈话,表达了苏俄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存的原则立场,列宁提出这种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俄需要时间巩固革命政权 | B.苏俄急切希望获得各国承认 |
C.苏俄需要和平环境恢复经济 | D.苏俄难以击退外国武装干涉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 B.“开垦、开垦、再开垦” |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为此,列宁在后来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余粮收集制 | B.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 |
C.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 D.实行固定粮食税制 |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 B.斯大林模式 | C.新经济政策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
C.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 |
B.1958年为加快建设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在苏俄建立初期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A.斯大林模式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中国改革开放 |
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
A.征收所有余粮 | B.废除各种农业税 | C.允许商品买卖 | D.取消自由贸易 |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作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发展 |
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
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
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
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于1929年所著的《丁丁在苏联》反映了记者丁丁前往苏联实地采访的经历。下列场景中,当时丁丁不可能经历的是( )
A.在某农场看到一幅农民开拖拉机的宣传画 |
B.听到不远处钢铁厂传来的刺耳机器轰鸣声 |
C.看到远处莫斯科市民排着长队购买日用品 |
D.与扬可夫去集贸农场在一肉摊前讨价还价 |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所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 D.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 |
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
A.按劳分配 | 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
C.推行以工代赈 | 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列宁时期)……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赫鲁晓夫所说的“政策”系指
A.《土地法令》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统购统销政策 |
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时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说明列宁认为其实质是
A.否定市场和货币关系 | B.利用工农业恢复发展生产 |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