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 |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 B. |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
C. |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 D. |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
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
B.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
C.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执行 |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导致上述局面出现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允许自由贸易
(3)允许兴办私人小企业
(4)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A.② ③ | B.③ ④ | C.① ② ④ | D.① ③ ④ |
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是指:
A. 没收地主土地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莫洛科夫斯基是苏维埃俄国时期的一位普通农民,1918年秋粮食喜获丰收。当时他
对粮食的处理最有可能的是
A.剩余粮食无条件地交给国家 | B.余粮可用作饲料 |
C.余粮卖给集体农庄 | D.按国家要求交纳固定的粮食税 |
罗斯福新政和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力图解决经济政治危机 | B.调整生产关系 |
C.变革社会制度 | D.扩大国家职能 |
电影《列宁在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农民把家中的余粮挑到镇上去卖,途中被红军战士遇到,结果粮食被没收。这反映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战策 |
C.农业集体化 | D.没收富农财产 |
列宁说:“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一系列过渡办法”主要是指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C.有计划地实现工业化 |
D.实行集体农庄制 |
下图《战斗中的夏伯阳(油画)》。
上幅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16年俄军在东线对同盟国军队发动的夏季攻势 |
B.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革命士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进攻 |
C.十月革命后,苏俄红军同武装干涉的协约国军队英勇作战 |
D.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向德军发起反攻 |
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中最根本的是 ( )
A.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的、表面的变化 |
B.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
C.没有从发展的辨证角度分析问题 |
D.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
下列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 ( )
A.是赢得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 | B.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C.对经济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 D.是战争环境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
列宁对党的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以下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 B.巩固了工农联盟 |
C.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 D.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