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D.斯大林模式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
一个英国资本家申请在莫斯科郊外兴建一个新型企业,很快得到苏维埃政府的批准,此事可能发生在( )
A.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时 | B.三年国内战争期间 |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D.“一五”计划期间 |
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哈默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工业化政策 | D.计划经济体制 |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②属于适应战时需要的军事性措施
③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④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苏俄)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
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市场的自由调节 |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 D.实行粮食税制度 |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凋敝 |
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
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者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工业化政策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我们可以
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提高了农产品产量 |
C.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国情 |
D.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
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
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