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经济政策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民强烈反对征粮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1920-1921年,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世界史·现代部分》
材料二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业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企业,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产品),概括地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材料三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民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另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1925年11月,苏维埃政府发布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条件。——《世界史·现代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对农民的不满情绪是如何分析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其实质是什么?这些修正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述中俄两国社会主义建成过程中的农业政策,并指出苏俄(联)农业问题之所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苏联)和民主革命胜利后初期的中国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两国革命胜利之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异同点。
(2)分别指出苏维埃国家(苏俄、苏联)与中国对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政策以及在基本做法方面的差异。
(3)试从两国革命性质的角度说明形成其基本做法差异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粮食立即无条件地送给粮食的收集中心。
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交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和农产品。——以上选自《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使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到进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一种过渡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又是以带有小农在居民中占优势造成的特点和社会主义进到共产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
材料四既然无产阶级紧紧掌握着政权,紧紧掌握着运输业和大工业,这里也就没有什么使无产阶级可怕的地方。
——以上引自列宁《论粮食税》
请回答:
(1)材料一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三说明其实施的历史原因。
(2)为解决材料一措施实施后带来的问题,材料二又提出了什么措施?
(3)有人认为从材料一的措施转向材料二的措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上述措施的转变,体现了俄国无产阶级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回答:
(1)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是指哪三次改革?
(2)这三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
(3)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全球通史》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
材料三、1922年4月,包括苏俄和德国在内的国际经济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根据列宁指示,苏俄代表团出席会议的基本任务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会议期间,协约国拒绝了苏俄的建议。但苏德双方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并按最惠国待遇的原则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等。——《全球同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三中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内外政策对苏俄(苏联)的重大意义。
(4)材料二、三中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认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你是否赞同布哈林的观点?结合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论证,并分析其中反映了哪些哲学原理?

来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 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 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 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来源:农业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23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克服日益恶化的粮荒,苏维埃政府在国家粮食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制收集余粮的非常措施。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名为“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的法令。为了满足国家的紧急需要,法令规定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其数量由政府确定)以外,全部余粮按国家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粮食征购的价格很低……所以农民几乎是无偿将粮食贷给国家。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特殊的过渡办法……
——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材料三 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列宁《论粮食税》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的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特殊的过渡方法”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依据的最基本的国情。有何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有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
请回答:(12分)
(1)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方面上进行了哪些探索?其效果怎样? (6分)
(2)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是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其作用如何?(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有省和县的工农代表苏维埃……都应立即组织收割队和征粮队……任务是……在各地及时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送交国家仓库。收割队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自然应分配必须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他粮食应立即并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1918年8月4日苏维埃法令》
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承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纳税后剩的一切粮食、
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议》
材料三:粮食税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3年农民缴纳的各种税收统一为农业税,其中一半改征货币税。1924年全部改为货币税,国家所需全部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新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1925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战前产值的87%,播种面积达到1913年的99.3%,粮食产量比一战前5年的年平均产量增加11.2%……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苏俄农业的有关法令有什么特点。
(2)与1918年相比,1921~1924年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出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评述上述政策调整的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昌区2008-2009学年高三元月调考试题)“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废除农奴制度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由于

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
B.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所致
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D.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