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

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前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C.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制
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企业国有政策       B.余粮收集制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遭到空前破坏”主要是由于经历了卫国战争
B.“资本的帮助”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为得到“资本的帮助”,国家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D.“资本的帮助”有利于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税制的调整深刻影响国家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一些主要进口品的税率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使主要进口品的税率又较1843年的税率降低了13-65%。
——虞和平《1895-1936年间中国关税制度与外贸状况的变化》
材料二  1921年3月,列宁提出:“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常地和安心地进行经营,应当以实物税代替粮食征收制。税额应当比粮食征收制少。”
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通过这种办法,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著《苏联真相》                                   
材料三       

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
年份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
1929
38
43
19
1933
22
25
53
1935
21
23
55

 
(注:“消费税”指对本国生产的商品所征的税。它是一种使用税,指向的是人们使用的日常商品,包括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进口税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农民征税问题上,列宁和斯大林主张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简述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税制的变化。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美国税制调整未能帮助反而延缓美国走出危机。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从税制调整对市场的影响的角度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

A.实行固定粮食税 B.实行工业国有化
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允许自由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商业。”这一论述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实行配给制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俄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苏俄全部放弃了对国家贸易的控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
工业总产量
100
19.5
39.1
75.5
108.1
比重
生产资料能力
40.7%
43.7%
48.1%
43.4%
43.9%
消费资料能力
59.3%
56.3%
51.9%
56.6%
56.1%

A.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材料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关于“一五计划”的总结摘要。
1933年,斯大林同志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一月联席全会上作的报告,对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了总结。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党和苏维埃政权在过去这一时期,在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取得了如下的基本成绩。
(一)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因为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全部生产中的比重已增长到百分之七十。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工业领域的资本主义成分而成了工业中唯一的经济体系。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农业领域的富农阶级而成了农业中的统治力量。
(四)集体农庄制度消灭了农村中的贫穷、困苦现象。
(五)社会主义体系在工业中消灭了失业现象,在一些生产部门里保持八小时工作制,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已改为七小时工作制,在有害于健康的企业中规定了六小时工作制。
(六)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胜利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这些成绩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它们使工人和农民彻底摆脱了剥削的桎梏,并为苏联全体劳动者过富裕而有文化的生活开辟了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一五计划”的总结中任意一条的看法,并阐述理由。(看法要明确,理由可多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苏俄(联)首先突破这一设想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材料二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新政实施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分别发生在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D.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