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此后,戈尔巴乔夫提出
A.“加速发展战略” | B.“20年建成共产主义” |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D.“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 |
在苏联历史上,首次有力度地向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发动冲击的是
A.新经济政策 | B.两极格局下“冷战”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在《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提出:“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障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这表明
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改革 |
B.萨哈罗夫认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改革 |
C.萨哈罗夫这一观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提供指导 |
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 |
R.R.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论述到,“在1945年之后,工业社会的组织问题也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另一端是由美国代表的……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为了克服“体制的缺陷”
A.斯大林积极加强对农业的管理,致力于集体农庄建设
B.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D.勃列日涅夫变革企业所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办法,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苏联传统经济体制乃至整个经济模式已经到了功能衰竭,非改不可的地步……当政时期,苏联领导人在经济战线的最大失误是……为后来的领导人篡改改革的方向创造了条件。”材料中省略的当政者应是
A.斯大林 | B.赫鲁晓夫 | C.勃列日涅夫 | D.戈尔巴乔夫 |
有人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比作一辆巨大的卡车,这辆卡车的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用另一只脚踩刹车。1970年萨哈罗夫(苏联氢弹之父)提出“更聪明的利用这一刹车的时刻已经到来”。其依据是
A.赫鲁晓夫改革 | B.科技革命推广 | C.勃列日涅夫改革 | D.民主政治发展 |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中国。吴冷西在《忆毛主席》中这样写道:“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对“揭了盖子”解析正确的是
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束缚 |
B.破除了对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 |
C.苏联放弃与美国的对抗 |
D.苏联走上了全面纠正错误的斯大林模式之路 |
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
|
八五1966—1970 |
九五1971—1975 |
十五1976—1980 |
十一五1981—1985 |
社会总产值 |
7.4 |
6.4 |
4.2 |
3.3 |
国民收入 |
7.7 |
5.7 |
3.8 |
3.2 |
工业总产值 |
8.4 |
7.4 |
4.4 |
3.7 |
农业总产值 |
4.1 |
2.5 |
1.7 |
1.1 |
社会劳动生产率 |
6.8 |
4.5 |
3.3 |
3.1 |
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A.“大跃进的年代” B.“大倒退的年代”
C.“稳步前进的年代” D.“停滞的年代”
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总结说,(苏共)垄断了资源和经济利益,使得社会经济生活缺乏活力,大量资源被用于军事工业,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对苏共的不满日益增加。而在苏联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往往会把对既得利益集团腐败专制的不满情绪转化为民族矛盾,一旦累积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将导致民族动乱、国家分裂。他的这些言论
A.深刻地揭露斯大林体制的严重弊端 |
B.促成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的实施 |
C.导致苏共威信下降,引发思想混乱 |
D.严重助长了苏联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
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
A.赫鲁晓夫 | B.勃列日涅夫 | C.契尔年科 | D.戈尔巴乔夫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对该改革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
B.政治领域改革失败后被迫转向经济领域改革 |
C.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原先的苏联 |
D.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 |
下列选项中,有内在历史逻辑关系的是
①伏尔泰——法国浪漫主义思潮②七年战争——英国工业革命
③新经济政策——美国的“新经济” ④苏联解体——邓小平南方谈话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 | 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 D.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 |
“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的“他”
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拥趸 | B.致力于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 |
C.开展了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 | D.把重工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