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
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 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 |
C.对外贸易加以限制 | D.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玡台石壁上,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的是( )。
A.休养生息政 | B.无为而治政策 |
C.重农抑商政策 | D.划疆分治政策 |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讲了一个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长安城中,有个子弟姓杜,双名子春……世代在扬州做盐商营运,真有万贯家资,千千顷地……”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文化 | B.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C.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③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A.①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道,一商人在县城如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材料反映了
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 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
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 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
清代《履园丛话》中“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次之,典当铺又次之”的思潮,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
A.国家重视农业 | B.商人地位低下 |
C.海外贸易不发达 | D.重农抑商的思想 |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 | 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
B. | 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
C. |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
D. | 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
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汉书·高帝纪下》载: “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高帝此举( )
A.体现了以农立国的思想 | B.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统一 |
C.加强了中央集权 | D.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
古代中国贤明的统治者都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颁布均田令,给农民分配露田、桑田;唐贞观年间,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明清统治者减免赋税、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上述史实说明
A.统治者和农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
B.推行均田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
C.自耕农是封建王朝稳固政权的基础 |
D.重视农业是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落后 |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落后 |
C.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 | D.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 )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明清时期该政策最主要的影响( )
A.增强了明清时的国力 |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
C.导致了科学技术落后 | D.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