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执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B.保证赋税的征收和力役的征派 |
C.确保社会稳定有序 |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 )
A.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新航路的开辟 |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 |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
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
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渝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由此可推出( )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 |
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
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
下图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这种经济形式( )
①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
②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缴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
A.官营制度满足了政府和社会的需求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
C.广大农民的贫困使社会需求难以形成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
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
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海禁”政策 | B.工商皆本 | C.重商主义 | D.重农抑商 |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齐民要术序》中说道:“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这段材料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 B.农商皆本 |
C.海禁 | D.闭关锁国 |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 )
A.原始农业 | B.重农抑商 |
C.工商食官 | D.工商皆本 |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 D.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