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租庸调制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租”“调”规定源于北魏 | B.隋朝以“庸”代役有年龄限制 |
C.“租”是交纳给地主的地租 | D.“调”为交纳绢、布等纺织物 |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 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
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 D.打通“丝绸之路” |
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时期的经济却得到发展,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 B.各诸侯国重视发展生产 |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 D.水利工程的兴修 |
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调整生产关系 | B.满足农民的土地所有 |
C.加强经济掠夺 |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其理解错误的是
A.管仲改革是该政策具体实施的最早体现 |
B.是封建经济,特别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
C.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在要求 |
D.是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
《新唐书》记载:“富我多丁者,以宦、学、释、老得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为此唐朝采取的措施是
A.编户制 | B.租庸调制 | C.两税法 | D.募役法 |
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都曾出现变革的趋势,其共同特征主要体现在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
B.工商业城市的发展 |
C.资产雄厚的商人开始控制生产领域 |
D.“重农抑商”的思想与“工商皆本”的现象并存 |
2006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深受观众喜爱,关于该剧所反映的晋商历史特征正确的是
A.明朝时晋商发端于盐业 |
B.电视剧主人公乔致庸是晋商成功的惟一代表 |
C.清朝时晋商活动范围仅限于国内 |
D.康熙年间晋商开始经营票号 |
与唐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相比,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特点是( )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
B.改变了征税标准 |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D.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 |
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是
A.专卖政策 | B.闭关锁国 | C.重农抑商 | D.海禁政策 |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原因是 ( )
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 B.从商容易致富 |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 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它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主要原因是( )
①它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它有利于稳定民心,维护政治稳定
③它有利于巩固君主地位,促进社会开放 ④它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产生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以下观点能够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③“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④“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