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
范文澜《中国通史》中指出“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 D.人身控制的弱化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
统计资料表明: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造成这种局面的经济根源在于( )
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 |
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
C.中国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的工业革命 |
D.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
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
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
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
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是明代初期对外贸易的两大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禁止民间贸易活动,另一方面,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从事官方贸易活动,如郑和七下南洋。其实质
A.发展海外贸易 | B.成为海上强国 |
C.巩固封建统治 | D.表明大国身份 |
为了加强对外贸的管理,元朝政府制定了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与货物,发给公验、公凭.外国商船载货出口,也以例抽分。这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
A.元朝的外贸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
B.市舶司自秦代权力就很大,可以管理与外贸有关的所有事宜 |
C.元朝重视外贸,这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
D.说明元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 )
A.明清之际农耕经济落后导致中国国力的下降 |
B.西方国家的侵略使中国迅速的衰落下去 |
C.人口压力的沉重使中国的发展几乎要停滞了 |
D.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发展缓慢 |
《清盐法志》称:“盐商夙号殷富,而两淮尤甲天下。当乾隆盛时,凡有大工大役,靡不输将巨款……加以水旱天灾,何岁藐有,几无己时,而商力亦告疲矣。”由此可见乾隆时期
A.捐输活动对商业资本的摧残较大 |
B.商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C.商业活动的发展决定于天灾人祸 |
D.国家繁盛反而拖累商业经济 |
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重商主义观念十分盛行 |
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 | 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16 世纪及17 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贸易 |
B.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
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
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后汉书•王符传》:“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 )
A.闭关锁国政策 | B.重农抑商政策 |
C.中央集权制度 | D.郡国并行制度 |
清末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
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堵塞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
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
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
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