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从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下列哪项措施最易导致上述现象( )
A.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 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
C.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
“‘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 )
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 |
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
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 |
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
罗斯福总统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的完成这一任务。”为此,新政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金融业 | B.调整农业政策 |
C.“以工代赈” | D.紧急救助 |
对凯恩斯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 |
B.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
C.它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D.它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更有甚者还将总统告上法庭,1935年5 月,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认为 “非常形势并未创立或扩大宪法权力。……总统制定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部分新政措施被取消。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作为抨击理由的是( )
A.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 | B.颁布《紧急银行法》 |
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 | D.销毁过剩农产品 |
罗斯福总统去世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罗斯福“以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根据史实判断中共报刊评论的“安定了国民生活”的措施是以下哪一项( )
A.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 B.缩减农村耕地面积 |
C.推行企业信用评级 | D.大举建设公共工程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分别有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缺陷。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A.颁布《紧急银行法》 |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
C.“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 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
下面这组对话反映的核心观点是( )
马克思:小罗,你最近的忙碌让天国这里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因为你,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但亚当·斯密最近却不再来我这串门了。 罗:哈哈,承蒙夸奖。 马:你先别高兴,看了你的改革,起先我到真动心过,后来就开始忧心了,最后还有些灰心起来…… |
A.认为罗斯福的某些改革措施是建立社会主义
B.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与自由主义经济相冲突
C.罗斯福的改革措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致性
D.罗斯福改革实质上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下图是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情景。请你依据当时形势推测,罗斯福总统最有可能向农民建议
①调整农产品结构,缩减耕地种植面积
②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奖励、补贴
③大规模销毁农产品,规范农产品销售
④鼓励农产品进出口,增加政府储备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
关税与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对进口商品提出高得异乎寻常的税率。此后,英国在1932年通过了《进口税法》,各国掀起了一场关税战和贸易战。两年内,全球贸易量萎缩了2/3。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50—1973年的24年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10.3%。
——摘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限制其他国家货物进口)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争议,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据新华网、东方财富网整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英美两国采取的措施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两国的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实质性不同?并分析两种措施的各自利弊?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
2012年9月11日《中国日报》报道:在昨天的竞选演说中,奥巴马总统自比为当年的罗斯福总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中,既限制了盲目扩大生产,又缓和了阶级矛盾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 B.通过工业复兴法 |
C.调整农业政策 | D.推行“以工代赈” |
罗斯福动情地指出,“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材料反映出
A.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农民失业 |
B.罗斯福正视美国经济严峻的现实 |
C.美国社会矛盾尖锐,革命一触即发 |
D.罗斯福已找到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 |
试题篮
()